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0, Vol. 41 ›› Issue (11): 193-200.DOI: 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20.11.029
摘要: 保护性耕作可有效缓解土壤退化,但是也会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使土壤板结,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因此木薯生产几乎不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完整木薯生长周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对木薯干物质分配(Dry material partitioning, DMP)变化的影响。本文对木薯种植后70 d、120 d、230 d、350 d,少耕(Minimum tillage,MT)、传统耕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不耕(No-tillage,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穿透阻力、大孔隙度、小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每30 d测定木薯植株中的干物质含量,直到360 d收获结束。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穿透阻力、大孔隙度、小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以及木薯叶片、茎秆、根系和残留种茎中的干物质含量均有影响。种植后150~210 d之间,干物质分配变化显著,这正好对应了块茎膨大期后期和休眠期早期。不耕(NT)处理下作物的茎秆和残留种茎干物质含量最大。地上部分干物质与土壤穿透阻力呈正相关。传统耕作(CT)和少耕(MT)对块茎产量的影响没有差异,因此,考虑到耕作对土壤流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少耕(MT)应当取代传统耕作(CT)。不耕(NT)处理提高了土壤的穿透阻力,阻碍了根系的生长,进而引起了木薯茎秆和残留种茎中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根系中的干物质积累,使得茎秆和残留种茎表现出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储藏器官特性。
中图分类号: